您的位置:首页  >>  九歌新闻  >>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2017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开槌在即!
来源:北京九歌拍卖   编辑:  发表时间:2017-6-15  点击:1623    
 
 
预展时间
2017年6月20日—21日
拍卖时间
2017年6月22日
展拍地点
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C座)
专场设置
中国书画一
铭杰藏画专场
听涛斋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
中国书画二
名贵珠宝与翡翠品鉴
 
北京九歌2017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6月20日—22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拉开序幕。本场拍卖会涵盖了五大专场,共囊括当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及珠宝翡翠等数千件艺术精品。其中听涛斋藏重要中国书画作品专场收入齐白石、徐悲鸿、董寿平、范曾等各时期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数十幅。中国书画一作品来源于作者本人及海外回流。铭杰藏画专场得自于世家多年珍藏。中国书画二专场集聚了若干流传有序旷世珍品。北京九歌17春拍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可谓精品云集,诚意之作,期待广大藏友莅临赏鉴。
 
LOT 601
董寿平(1904-1997) 暗香浮动
1985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乙丑春仲偶用旧藏皮纸信手写此不什工拙也。董寿平。
钤印:董寿平、寿平书画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P50-P51,五洲出版社,1999年。
DONG SHOUPING FLOWERS
69×114cm 约7.1平尺
 
在近现代书画大师中,董寿平最擅梅花,后人以之命名为“董梅”。董寿平画梅花,早期师法元代画家王冕,以画墨梅为主。中年以后变法,从写生入手,深入的观察了梅花生长的过程,取梅树枝干的轩昂挺拔之态和傲寒不屈的性格作为创作的依据,不断创新,有许多佳作传世。50年代时他喜作粉梅,自染褐色宣纸作画,或用洒金纸作画,焦墨枝干、粉红花瓣、对比鲜明、光彩照人,大有古艳寒香的情趣。60年代后,再创繁枝密萼、绚丽夺目的“朱砂红梅”,朵朵梅花各有姿态,花瓣的正、反、侧、合各具其趣,涂点婀娜多姿的花蕊,犹有寒香扑鼻之感。董寿平画梅花时,先用大笔蘸焦墨画出梅树的主干及小枝,同时又注意留出画梅花的空白处,笔势虽中断,但续画时仍保持前进的笔力和墨色,再用焦墨或淡墨皴出树干的树皮纹路,显出树干的阴阳面而又有立体感。他有独特的画梅花瓣的画法,用旋转的笔锋画出花瓣,水分掌握适当,使之透明、鲜活、浓淡相宜、质感强烈。
  此件《红梅》便是董寿平“朱砂红梅”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图中梅树先用大笔醮焦墨画出主干及小枝,断而若续地留出花朵空白。又用稍有旋转的笔锋合着朱砂画出花瓣,水份掌握适当,透明、鲜活、浓淡相宜,质感很强。所作侧花更是巧妙,第一笔横出成侧面,第二、四笔是稍侧的花瓣,第三笔则是正面的花瓣。枝头朱梅或含苞待放,或吐艳怒开,都有不同的形态。构图布局取法王冕,力求塑造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梅花的安排有如围棋布子,点点红梅均占得有利位置,以繁密取胜,又能不因繁密而乱其章法,位置经营精心巧妙。
观此《红梅》,朵朵梅花各呈姿态,花瓣的正、反、侧面各合其趣,老干虬枝盘曲遒劲,涂点花蕊婀娜多姿,凝视画面犹有寒香扑鼻之感。
 
LOT 602
董寿平(1904-1997) 云壑松风
1980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庚申夏初,董寿平写。
钤印:寿平、董寿平七十以后作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P24,五洲出版社,1999年。
DONG SHOUPING LANDSCAPE
直径:93cm 约6.0平尺
 
云壑松风创作于1980年,正是董寿平绘画巅峰时期。董寿平以黄山的奇峰老松为素材,以黄山的云雾变幻、山势的起伏跌宕、峻峰怪石的经营为主,不拘泥于一峰一石的形似,而求整幅气势的统一。画黄山而非黄山,非黄山而似黄山;凝视其画,先觉气势雄伟而引人入胜,渐觉山谷生风,风动而云起,云随风涌而成雾,雾随气变而峰现,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仿佛身在画中,为之心旷神怡,遐想于画外。这也正是其精妙之处。对于黄山,董先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观察方式。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董寿平去黄山及富春江一带旅行写生,他是观察多于写生,常坐在黄山顶上静看云雾的变化、奇松怪石的生长特点,逐渐认识黄山的特点是什么。黄山的山峰是由花冈石组成的,石纹多为直线条,少有横线条。黄山上的松树不是生长在土中,而是生长在石隙中的,土少、水少、生长缓慢,因此长不高,松针也短壮。山风促使黄山松树短粗,形态奇特,横枝舒展而平缓修长。由于环境的影响,使松树往向阳的一面生长,这就构成黄山松的特点。黄山云雾,倏忽万变,千古以来绝无重复,神鬼莫测。在黄山上刚一动笔,则又变化无穷,有云雾衬托才能显出山峰的深邃幽美。董寿平画黄山是概括黄山的意境,在经营位置上,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黄山,但又不是黄山的某一处景色。就知道这是黄山,但又不是黄山的某一处景色。用山和松的虚实远近景物去显出空白,看后感到峰后有峰、山外有山、空虚处还蕴藏着许多奇境在呼唤你,这样去画黄山其情趣才能无穷无尽。
 
 
LOT 606
范 曾(b.1938)、董寿平(1904-1997) 既见君子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先贤董公寿平写竹,十翼范曾补成,时在戊寅秋日。
钤印:范曾之印、十翼还甲年也、略通古今之变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P69,五洲出版社,1999年。
FAN ZENG、DONGSHOUPING CHIKEN
178×96cm 约15.4 平尺
 
淋漓酣畅洗尽铅华
范 曾
蓄芳於严冬而竞放於春风的梅花,可远观而不可近亵。元王冕以淡墨写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留下充盈乾坤的清气。董寿平先生不让先贤,同样以水墨挥写暗香浮动的梅花,淋漓酣畅,洗尽铅华。在当今以浓艳华丽之笔画梅的世风中,可谓一枝独秀。
从古而今,画梅者相望,而得梅之神韵者几稀。近代有陈少梅者,是其人焉。陈少梅这梅萧疏清寂,宛似陈先生年少脱颖,观者味其林下清风,故有“少梅”之称;而董公之梅则苍劲古拙,老枝披纷,世人誉之为老梅。董陈二人素有深谊,天公妒才,“少梅”英年早逝,“老梅”则犹健在,我对他们两人的梅花,则同样深为赞赏,以为近代无过其右者。
宋、元以降,画竹名家辈出,文同之劲挺,顾安之严谨,夏昶之繁茂,李方膺之简约,可谓各擅胜场,董公之竹苍润率直,笔力雄健,若书法中之行草,意在笔外,其凛然当风之势,令观者肃然而生敬意。这正是身为中国画坛之重镇、山西书香世家出身的大画家董寿平先生的人格写照。
以画兰而名於世的画家,有哀叹国运蹇促的郑所南,有寄意幽谷清风的郑板桥。
董公之兰摇曳多姿,绵里藏针,充满坚韧不屈的力度,真正花中君子,先生对兰情有独锺,也是颇得屈子楚韵骚风之深旨的。
黄山自古为画家范本,新安画派那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情墨趣已名垂画史,董公继起,融汇古今,直抒胸臆,以跌宕排埼的笔墨,状黄山层峦叠嶂,意气风发,如自揭须眉,那高洁挺拔的青松,静观着世事沧桑;那飘渺无涯的烟霞,述说着盛衰幻化,这些画面在显现着董公不同凡俗的胸怀,也是他赢得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
关於文人画,吾姑祖陈师曾先生早有高论,以余管窥锥测之见,以为所谓文人画,必须具有文人之识见,文人之襟抱,文人之情趣。只有那些学养丰富、内质卓绝的人物,才能当得起文人画之雅号。每每面对董寿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崔嵬的黄山,碧翠的修竹,清幽的蕙兰和傲骨的寒梅,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颤动,在陶醉之中,我们分明悟到了文人画的真髓。
—摘自《书画大师董寿平》( 绘画卷)
 
LOT 607
范 曾(b.1938) 夏竹稚子图
2003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癸未范曾
钤印:十翼、范曾、十翼还甲之后所作
FAN ZENG FIGURE
74×100cm 约6.7 平尺
 
范曾先生的人物画中,注重童趣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所谓“复归于婴儿”者,正是这类作品的理想追求。在这张2003 年的作品中,童子倚石而坐,几支夏竹则姿态婆娑,是范先生的典型构图。值得注意的是,范先生的绘画作品,构图是颇讲究的,注重空间布置,人物之间、人物与其它对象之间,有前后、上下、左右的穿插关系,在互相掩映参差之中,有了场景的真实感。中国画的高妙之处,虽是散点透视,虽是在二维平面之间造型,但一定要有空间的造境感,否则,总不能超脱一般笔墨的层次,实现气韵生动的追求。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是中国画的要诀之一。范曾先生在造境上,显示出大师风范,在咫尺之间,把物体置放在一个开阔的空间之内,游刃有余,这当然与他的骨法用笔有直接的关系,而重要的也是一般读者注意不到的专业技巧,就是这造型本事。一般画家之所以拙劣,其表现之一就是不能在有限的纸幅之内造境,只停留在平面机械的摆布上。而此作则给人以向外延展的空间,可谓卓荦不群,格调非凡。
 
 
 
 
LOT 610
范 曾(b.1938) 后赤壁赋
2002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壬午秋月江东十翼范曾。
钤印:十翼、范曾印信、略通古今之变
著录:《范曾书画集》P5,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
FAN ZENG FIGURE
144×367cm 约47.6平尺
 
千百年来,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一直传唱不衰, 也是无数文人画家反复演绎的创作题材。当代中国画大师范曾先生于2002 年所作鸿篇巨制正是这一题材。《后赤壁赋》是苏轼第二次游赤壁时所作,距初游赤壁时间仅相差三个月, 但因景色不同, 文中流露的心情也随之有所变化。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画面上可以看到,树木枝叶萧条,几片橘色小叶正翩然而落,在苏轼笔下,无论前赋和后赋,赤壁之下的景色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要论豪迈洒脱,大文豪苏轼自然不落人后,就从此《后赤壁赋》画作中,就可以看出范曾先生历史人物画的精深造诣,在清新典雅中,不失潇洒飘逸,使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LOT 613
齐白石(1864-1957) 吉猴献寿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画。
题跋: 此白石山翁七十岁后之佳作,简妙传神,似不可增减,殊难得也。癸巳炎夏观识于石头城中,戈父萧平。
钤印:木人
备注:
1.日本雪江堂旧藏。雪江堂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政府特许下,作为日本官方渠道
购买大量齐白石作品,在日本巡回展览。其藏品均被世界公认为齐白石精品。
2.萧平题。
QI BAISHI M&#111nKEY
35×45cm 约1.4平尺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白石老一人生渴求长寿、幸福、吉祥等,所以“寿桃”、“一世平安”、“年年有余”、“菊酒延年”都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齐白石的祝寿画,以寿桃为最多。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请他画桃,仙桃素来象征长寿,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曾经用玉盘盛着仙桃送给汉武帝,说这种桃子要三千年才能结一次果子,吃了能使人长生不老。因此在古代民间就常用桃子作为祝寿的礼物,亦有长寿之意,一直流传至今。通常所见齐白石画桃,以晚年为多,桃子或画于篮中,或画于树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方式就是—灵猴献寿。由于猴子极具灵性,又喜欢吃桃子,故猴和桃结下了不解之缘,亦因‘猴’与‘侯’的读音相近而有封侯进爵之意,显得题材更为吉祥。
此幅佳作,齐白石用率真的手法,于桃树下一只灵猴手里捧起鲜艳无比、硕大水灵、香气馥郁的蟠桃,形象动作极富童真,意思更有趣味—“寿且贵”。斜穿画面一段桃树枝干提示出桃树,给画面带来生意,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巧妙的构图表现齐白石匠心独韵的意趣。属于他画寿桃作品中的精品。此画灵猴,桃子和枝干,没用骨法画出。白石老人信笔挥毫,写出一只稚拙可爱的灵猴,表情夸张,姿态生动,造型准确,恰好在“似与不似之间”。桃子直接用洋红和藤黄点画,这是齐白石画桃的主要特点。唱“主角”的洋红,在白石老人手中不是涂上去而是画上去的,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有重轻和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以色当墨”,以造型和笔墨为根基的设色。在作品中有力地衬托了桃子的丰实、给画面带来生意和形式美的,是桃叶和桃树干。散落在树脂周围的桃叶,形态多变,造成自然掩映;而且,桃叶是先以淡墨画叶再以浓墨勾筋的,在充分描绘树叶的柔软同时,也表现出笔线本身的力度、变化和生机。
此幅《吉猴献寿》可谓是齐白石成熟力作,精妙绝伦,画面布局疏落中见跌宕,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极富雅趣,喜气洋溢,寓意吉祥喜庆。同类题材的作品,多藏于博物馆之中。值得藏家珍藏。
 
 
LOT 614
齐白石(1864-1957) 枇杷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三百八十四甲子老萍画时小住长沙。
钤印:白石翁
著录:《齐白石绘画选粹》P8,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0月。
QI BAISHI FLOWERS
173×48cm 约7.5平尺
 
枇杷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因比其它水果都早,故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齐白石为湘潭人也,对生长于那里的枇杷情有独钟,因此,枇杷成为他笔下常见的题材,齐白石对此也是百画不厌。经历了数十年的艺术探索,齐白石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绘画的个性特征与精神所在。力求深入表现枇杷的形神特征。他曾在教导学生时说,“枇杷梗要粗大,冬瓜梗要细小”,可见其平日观察很仔细。在构图上,枇杷都集中在画作的上部,硕果累累,果实用藤黄色挥毫而出,饱满鲜亮,缀于枝叶之间;画作的下方树干和叶子简洁明快,枇杷的叶子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勾出,穿插间自有趣味,烘托出枇杷的生机。此作以色彩饱满,干笔画茎,湿笔写叶,果实攒三聚五各有姿态,笔酣墨畅,挥写自如,奔放奇纵。雄健浑厚,造型简练质朴,画面生机蓬勃,具有强烈对比,冲撞观者视觉,实为难得之作。白石老人曾经说,枇杷果像黄金,但不能当作黄金来交换,不过,卖画虽比不上卖黄金,却胜过以文字乞食的文人,所谓“文人比较画师贫”,道出了卖画胜过卖文的感慨。由画枇杷想到画家与文人的贫富比较,透露出他的一种怡然自足态度,这样的画外之意,耐人寻味,又是另外一种意境。
 
 
LOT 615
齐白石(1864-1957) 长寿
1930年作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余为启明夫人画桃识五先生见之请再作,庚午齐璜。
钤印:白石、齐大、人长寿
著录:
1、《齐白石全集》(第三卷)P126,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2、《齐白石画谱•分类第一辑•桃》封面及内芯P21,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3、《现代大师名作与艺术人生画册之一—齐白石》P21,湖南美术出版社;
4、《齐白石花鸟》P17,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5、《白石精华》P107,江苏美术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晨光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1月;
6、《中国书画鉴藏通论》P82,叶子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7、《湖湘历代名画》(二)《齐白石卷》P132,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8、《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08,文物出版社,2008年;
9、《民间珍藏—中国书画精品选集》(近现代卷)P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10、《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2,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展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参展作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李可染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国书画研究院等十七家协办,2008年12月3日至6日,北京纪念坛。
备注:CETV1(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收藏》栏目专门予以精品赏析。
QI BAISHI FLOWERS
97×52cm 约4.5平尺
 
齐白石《长寿》为齐白石代表作品。《齐白石全集》(第三卷)《齐白石画谱》等权威著录十余次。作品作于1930 年(庚午),时年其68 岁。寓京14 年,正值其衰年变法后的创作鼎盛时期,可谓其精品力作。鲜活欲滴的寿桃配上墨叶或绿叶,仿佛垂手可得。齐白石衰年变法,多取法老缶吴昌硕;但这取法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笔墨精神。他曾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其中尤以画桃极为神似。他别具手眼,功力深厚,既有文人味,又有民间情,把这一题材表现到一个高度。齐白石画桃,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再以花青、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後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与其画荷花所创的红花墨叶恰成强烈对照。此幅中,不仅四个桃实的分布颇具匠心,极臻疏与密、藏与露之妙,即寿桃的向背光都以颜色的变化来确切地表现出来。选用四个寿桃入题,寓意多福多寿。整幅画面色彩淡雅柔丽,桃实分布得体,既饱满又有节律变化,给人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简单的几笔,寿桃的特征便表现出来;寥寥几笔,活灵灵的神韵流露出来。不仅四个桃实的分布颇具匠心,极臻疏密,藏与露之妙,且寿桃的向背光都以颜色的变化来确切地表现出来。
图中苍劲老辣的篆书“长寿”二字,不仅是对画面的概括,更是对画面的有力补进。“余为启明夫人画桃,识五先生见之请再作。庚午(1930 年),齐璜。”启明夫人概为周作人的夫人,齐白石曾为其作过不少作品,在齐白石的各种画集中常见“启明夫人”上款的作品。
 
 
616
徐悲鸿(1895-1953) 立马
1942年作 纸本水墨 立轴
款识: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介祺先生雅正,悲鸿壬午。
题跋:悲鸿先生立马真迹,癸巳之夏于京华观识,戈父萧平。
钤印:徐悲鸿
备注:
1.四川省文物总店证书
2.萧平题诗堂。
XU BEIHONG HORSE
82×48cm 约3.5平尺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很喜爱马,最早也是以画马闻名的。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经常在山乡和有马的地方对真马写生,马的速写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笔时能做到“全马在胸”,笔墨酣畅。他早年流落上海时,曾画了一幅马,寄给上海美术馆,得到主持该馆的岭南派画家高氏兄弟的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他早年在欧洲学习的科学求实精神上,严谨地掌握了马的动态、结构、习性,经过千锤百炼,成功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和谐一致的问题,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以表现他的审美理想,寄託他的爱国情怀。此画用笔精湛,马的骨骼肌理表现得恰如其分,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那凌空飞动横扫出的马尾及颈上之鬃毛,豪放不羁、气势壮阔,更显出一股无往不前的强烈气势,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备感精神振奋。本幅作品是本场拍卖会的重量级作品。此幅作于一九四二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存亡之时,倾注了满腔的爱国精神。画中之马迎风而矗立,未有丝毫退缩之态。构图饱满完整,笔墨肯定洒脱。鬃毛飘然,体态匀称,显示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马的颈、尾部以浓墨挥毫而出,墨的虚实变化再现出马的骨骼结构与肌肉,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形神俱足,正是所谓“一洗万古凡马空”。
悲鸿先生杰出的笔墨表现技法与严谨的西方美术造型功底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并存,是徐悲鸿先生不可多得的画马精品。萧平为其题写了诗堂。
 
 
LOT 617
于非闇(1888-1959) 鹰
1943年作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六年前得白鹰及今思之不禁,形诸笔墨。癸未冬,非闇记。
题跋:非闇先生画宗宋人,书承瘦金,今余亦试效之也,阅者幸勿笑,丁亥之秋萧平。
钤印:于照之印
备注:萧平题跋
YU FEIAN FLOWERS AND BIRDS
95×34cm 约2.9平尺
 
于非闇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 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 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 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昔时张大千在京时曾谓:“余之画,工笔花鸟不逮于非闇,人物不逮徐燕荪,山水不逮溥心畬。”此言固然谦词,但足见于非闇当日在花鸟画坛的地位。于先生是近百年以来对宋徽宗的书法与绘画参悟最深,临摹最透的工笔花鸟大师。其工笔花鸟画笔力坚实,无一松懈,造型精谨,为北方工笔花鸟画的重要代表。《鹰》中在苍松虬枝之上一白鹰凛然独立,其神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画面虚实相生。
此图用笔疏放而不失严谨,设色典雅清丽,纯而不媚,淡而不浮,殊为不易。书法题款挺秀有力,与画中用笔可谓相得益彰。整幅画面在技法上淡雅清劲而不薄不冷,充满着健康饱满,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
 
 
LOT 618
谢稚柳(1910-1997) 梅石双清
1984年作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甲子之冬,壮暮翁稚柳。
诗堂:梅石双清。谢稚柳先生,海上书画大家,並擅鉴赏之道。此其一九八四年七十五岁所写真迹,苍劲雅艳识者珍之。戈父萧平观识。
钤印:稚柳、萧平、戈父
著录:《纪念谢稚柳诞辰100周年书画特辑·百年稚柳》P156-157,2010年3月,常州博物馆编辑,文物出版社出版。
备注:萧平题诗堂
XIE ZHILIU FLOWERS
135×66cm 约8.0平尺
 
稚柳先生作为现代著名书画大师,山水、人物、花鸟无不专精,下笔有神,工写兼施,笔墨多变。其作凝炼了中国绘画自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拓展,尤其在苦研徐熙落墨之法后,风格再变,形成了或工整清丽、淡雅俊秀,或凝重华茂、豪放雄奇的各种画风,独冠一时,享誉艺坛;谢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从容舒展、乘风回翔,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行草书不仅屹立于上海,成为海上书坛的领袖,而且为中国书坛所瞩目。
这幅谢稚柳的《梅石双清》图作于1984 年,属于其晚年作品。画中梅竹画法,可见其中年致力于宋元绘画研习的痕迹。梅干勾皴并施,兼工带写,出枝附合自然生态,这些均是宋元传统的格局。而画中居主体的巨石及通幅墨法,大胆豪放,横涂竖抹,富于激情和笔墨趣味,这便是其独到的落墨法的体现。梅花色彩艳丽,造型准确,富于节制,是其早年精研工笔画法,由工而写,由敛到放的必然。美而不俗,雄劲老辣,显示出一代大家的风范。萧平题写诗堂:“谢稚柳先生海上书画大家并擅鉴定之道,此其一九八四年七十五岁所写真迹,苍遒雅艳,识者珍之”。
 
 
LOT 619
钱松嵒(1879-1986) 珠江春晓
纸本设色 立轴
款识:珠江春晓,钱松嵒作于南京。
题跋:钱松嵒先生晚岁真笔。笔老墨厚归于朴矣,癸巳之夏戈父夏平识。
钤印:钱、松岩
备注:萧平题诗堂。
QIAN SONGYAN LANDSCAPE
74×49cm 约3.3平尺
钱松嵒是“金陵画派”山水画家之代表人物。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画家,他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描写了祖国的建设新风,此幅《珠江春晓》正是描绘新中国珠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作者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近处树影婆娑,迸发出欣欣向荣之气。远处跨江铁桥联通高楼林立的城市,速写新中国的生机。树木的风姿与远处城市的庄重联结在一起,蜿蜒之态相应成趣,使通篇气息回环贯通;江面帆影摇曳,起到了点睛之效,使画面祥和生辉,生活之气盎然。恰恰描绘了一幅可观,可居,可游的大好河山。
 
 
LOT 620
张 仃(1917-2010) 雁翅太子墓
1990 年作 纸本水墨 立轴
款识:庚午秋至京西山中写生,过荒邨不知其名,果木茂盛,流泉见底,老农告曰:昔年太子过此幕上因得名,幕非墓也,它山张仃并记。
钤印:它,张仃
著录:《老雪凝千古—张仃书画集》P136,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
ZHANG DING LANDSCAPE
96×60cm 约5.2平尺
 
张仃与20 世纪众多上水画家一样,主张对真山真水写生,主张反映现实生活,他上溯五代两宋的传统,重返自然,变临摹为写生,变写意为写实,注重现实生活中新题材新内容的表现和新境界的创造。
《雁翅太子墓》描写的是京郊燕山的景象,画家以人世之精神借景写情,已不是符号化的苔点,以重墨写出,参差错落,疏密有致;高峰俊朗,线条流畅洗练,给人开阔的空间感,得平远法之妙;画面的下部最为精彩,农人的屋舍在树林中若隐若现,树木和田埂小路的线条松活老辣,灵动而富韵律感,流露出画家质朴欢愉的情感意蕴。全画虽以焦墨完成,但笔墨能干中求湿,燥中取润,以简寓繁,变化丰富。艺术语言单纯,表现出画家过人的功力。张仃生长在北方,由衷地喜爱北方的山川风物,特别是太行、秦岭和西北高原,尽管它们荒寒贫瘠,但他却觉得亲,犹如一个儿子看到自己年老的母亲,因此他的焦墨世界展现的也都是它们的影像。古刹庙宇、荒郊野渡、莽莽昆仑、巍巍太行,张仃的焦墨山水一如他的性格,厚重、朴实、苍茫、大气。
焦墨山水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在这个曾给他心灵慰藉的笔墨世界中,貌似单纯的黑与白,所产生的力度与内涵,却是其他色彩所不能替代的。焦墨画更是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张仃称它为“全素斋”,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素食。晚年的张仃,铺开了一个无限丰富、壮美宏阔的焦墨世界。
 
 
LOT 621
颜 地(1920-1979) 漓江烟云图
1964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甲辰秋月颜地画于北京。
钤印:颜地
YAN DI LANDSCAPE
140×347cm 约43.7平尺
 
颜地1920-1979.4.10,山东荣城人。1935 年在大连学徒时从师学习中国画。1944 年参加革命,曾用胶东文协文工团、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公司从事美术工作,创作有《光芒万丈》、《盖叫天舞台艺术》等。1957 年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即调画院任画士。“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被诬为“黑画家”,加之染病在身,“黑画家”后病势加重。粉碎“四人帮”后,又带病进行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画曾赴桂林、阳朔、黄山、并沿长征路线写生。作品有《雨过天晴》、《烟江暮霭图》以及为人民大会堂所作《居庸关之春》等。曾与吴镜汀等集体创作《岱宗旭日》巨画。作品曾选送赴日本、法国、加拿大、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1979 年和1980年其遗作展分别在北京和山东美术馆展出。出版有《颜地画选》。颜地是当代写生派山水画的重要画家,1950 年代后,曾与李可染同赴桂林、阳朔写生,在山水画的语言革新方面有一定贡献。1961 年赴黄山,用自制的柳炭条在宣纸上画了上百幅写生稿,有独特的表现效果。
其代表作有《居庸关之春》、《桂林之晨》、《红旗渠》、《桂林新貌》、《雨过天晴》、《苍山晴日》、《水乡》、《烟江暮霭图》等。代表作“八达岭”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红旗渠”被北京画院收藏,“岱宗旭日”作为国礼送前苏联十年国庆。出版《颜地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其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被文化确定为不准出境作品。著名作家曲波曾赞美其作品:“峻巍秀丽,朴实浑厚,艳雅交错,钢筋铁骨”。此《漓江烟云图》近50 平尺。是颜地一生艺术创作的精髓所在,实为难得。
 
 
LOT 622
林散之(1898-1989) 毛主席诗词
纸本水墨 立轴
款识:卜算子咏梅,林散之。
题跋:龙虬笔走气韵生动,此散之大草毛泽东词,笔妙墨妙不可多得。丁亥之秋,萧平题。
钤印:不残老人、七十年代
备注:萧平题跋、题签,附萧平合影照片。
LIN SANZHI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178×94cm 约15.1平尺
 
《毛主席诗词》是散之老人难得一见的巨幅书法精品,笔墨酣畅淋漓,如高山坠石,又如星云流水,把浸淫书法一生的功力完全呈现于纸上。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1972 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
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其书震撼中外后不几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很快出现了全面兴盛的局面。林散之的书法,从其审美观到形式技巧都对国内外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苏及南京地区的中青年受益尤多。林散之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 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LOT 623
沈 鹏(b.1931) 书法
纸本水墨 镜心
款识:沈鹏。
钤印:沈鹏
SHEN PENG CALLIGRAPHY
68×68cm 约4.2平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当时从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沈鹏正是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来创作此作品。作为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沈鹏把诗词的意境融入到书法中来,落笔烟云,观者仿佛回到了富丽堂皇的大唐宫阙之中。他的书法以自身的特色光耀书坛。赵朴初先生曾赞扬他的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启功先生评价道:“仆获交沈鹏先生逾三十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相关信息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拍卖有限公司郑重声明! 2024-3-28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拍卖有限公司郑重声明! 2024-3-28
[九歌动态] 舒同书法艺术三 2023-4-24
[九歌动态] 舒同书法艺术二 2023-4-24
[九歌动态] 舒同书法艺术一 2023-4-24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2022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正在征集中 2022-11-7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2022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正在征集中 2022-7-12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2022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正在征集中 2022-7-12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2021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诚邀莅临! 2021-12-6
[九歌动态] 北京九歌2021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17日—19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 2021-12-6


业务联系 > 中国书画部 | 油画部 | 瓷器杂项部 | 综合业务部 | 

友情链接 > 中基集团 | 雅昌艺术网 | 99艺术网 | 易拍全球网 | artprice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15号楼28层
电话:(010)58692808、58692809 传真:(010)58692810 邮编:100022 电子邮件: office@jgauc.com
Copyright © 2007 jgau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九歌拍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064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