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久,但很奢侈。纯洁的白银,须经数十工序,涉数百工具,历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始成银器。喝茶是门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的艺术,拿着如此用心打造出来的银壶泡茶,口感柔和温纯,涩减韵长。
铁质、银质、金质的“汤沸”在日本为煮水所用。“铁壶是常见的日用之物。铁壶传入日本后,在江户时代(1603-1867)被广泛地使用;到了明治时代(1868-1912)已成为百姓的必备之物。日本银制品的出现与中国唐文化不无相关,银质的杯、盘、壶等茶道具等之出现是江户中后期,一直延续至今。银壶乃贵金属所制,且为手工锻打制造,所耗工时较长,往往要月余,如此费工费料之奢侈器物,必是贵族阶层才能使用。日本的贵族认为:如此之器,非金银之质不可塑之,非精工良匠不能为之也。直至幕府衰落,明治维新,金、银等贵重茶具开始供富裕商人使用,后来才在民间流传,继而传播开来,成为茶人行茶道茶艺时的必备之物。
日本银壶沿用至今,充分体现了其卓绝的功能性。历代手工艺人的不息传承和孜孜以求,尊奉茶道精神的茶人的倾爱与使用养护,让银壶没有被替代也无法被替代,这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和延续。”以金、银壶为代表的日本茶道具,虽然在国内尚不属于热门收藏领域,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尤其是随着茶文化爱好者的增多及日本金、银壶产量减少,精品保有量锐减,逐渐出现了“好壶难求”的情况。
“二文堂”造富士山形纯银壶
lot1355
长17cm;高16cm;重346g
壶底“纯银”款
共箱“二文堂”款
提到日本意象,应该首推富士山,自古以来,雄伟壮丽的富士山,经常是文学及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来源。此富士山银壸由银器名家二文堂手工精心打制,光亮熠熠,嘴流曲线雅致流畅,整器大方优雅,镌刻如屋漏痕,配合纯银材质,深有富士白雪映朝阳之意。蕴涵着工艺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手法技艺。
富士山
江户 石川丈山
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
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德行造纯银茶筒
lot1354
高13.5cm
筒底“德行 纯银”款
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元朝以后在中国衰落。现如今,茶道已在日本流行并发扬光大,成为世界茶道文化的典型代表。此茶筒细槌目纹,一锤一打之间,呈现万千变化。接合处以补钉造型处理,更为此茶筒增添时尚设计美感。
“二文堂”造水垂地纹银壶
lot1357
壶盖“纯银”款 共箱“二文堂”款
长15cm;高17.5cm;宽359.8g
此银壸先敲打成随形水流纹,下半部再作细目槌纹,让光影的变化产生错觉,乍看之下使人误以为壸中之水溢满壸(福),此壸之作有着极高艺术境界。
纯银鬼霰
lot1356
壶底“纯银”款
霰形壸制作必须经过数十万次以上的槌打才得以成形,再用工具敲击成一粒粒的霰粒,霰粒有圆头、尖形、长尖形,更大的称鬼霰。此鬼霰银壸银板厚实,霰粒也如珍珠般洒落,疏密有致,凹凸有序,包浆厚泽,憨厚可掬。
更多精品,敬请关注北京九歌2018年春季拍卖会。
敬请关注北京九歌拍卖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号:jiugeauction-beijing |